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3864483567

硅酸铝纤维毯

走读海宁共富路丨上天入海拓市场!看马桥经编“七十二变”

来源:欧宝官网    发布时间:2023-12-14 07:50:07

  共同富裕,它不只是写在纸上的“大理想”,更是百姓柴米油盐中的“小确幸”。

  在海宁大地,一个又一个百姓身边的“小确幸”正上演,我们大家一起去聆听奋斗的故事,汲取逐梦的力量。

  即日起,浙报集团嘉兴分社(红船分社、长三角分社)联合融媒共享联盟海宁站,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嘉兴频道推出“走读海宁共富路”专栏。通过记者蹲点寻访,挖掘海宁推进共同富裕的创新做法,呈现海宁勇当高水平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的生动实践。

  第八站,记者蹲点海宁市马桥街道。全球8万台经编机,6万台在中国,5000台在马桥。这就是世界经编之都——海宁马桥。

  几十年间,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从开始只有四五家企业、产值不到5亿元,到如今园区的经编产业经济总量约占海宁全市行业总量的70%,约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是全国最大的经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发展经编新材料的经编产业集群地。

  产业是共同富裕的根基,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底气。无中生有的马桥经编产业,当初是如何借着改革东风勇闯天涯,如今该如何踩着新时代的节奏“引领风骚”,这其中又透露出什么样的发展密码?记者在走访中找寻答案。

  “这块用空间充气布做成冲浪板,只有5公斤重,将气放掉就可打卷装车。”在海宁马桥街道(经编园区)的浙江明士达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公司首席财务官李宏杰和记者说,靠这款产品企业一年拿下3亿元的订单。

  “经编是一种针织工艺,经编织物随处可见,无论是在衣服、鞋子还是在飞机、汽车上,到处都能看到经编的身影。”经编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马振国说。

  经编很寻常,但海宁经编产业却很不寻常。大型风机叶片,纹理逼真的PVC地板,用于火中逃生灭火毯……眼下,海宁经编产品“上天入地下海”,依靠产业集聚和技术革新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和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基地之一。

  “园区的首期开发规模仅100亩土地,5家入园企业的总投资仅3000万元。”马振国说,马桥经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零星分布。2000年,经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原称“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正式成立。

  在用工成本低、用地不用愁、生产企业少的年代,马桥经编企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随市场形势的变化和资源要素制约的加剧,马桥经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科技创新是打开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的金钥匙。”海宁市马桥街道党委主要负责人说,马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高质量的党建力促经编产业已从传统的经编向纺织新材料和时尚产业转型,并利用科技赋能、数字赋能等手段,实现产业的全面提质增效。今年1—11月份,马桥街道规上经编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1%。

  党建赋能服务。向来以“服务是第一优势”为口号的马桥街道(经编园区)在党建引领下引入精细化、数字化服务方法。实体化运作红旗路工业(产业)社区,成立社区党支部,与园区六大网格亲密联动,织密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推出红“企”指数,联动党建办、经济发展办、项目推进科、政务服务中心等十二个部门,按年度对区域内所有规上企业组织联合考评,生成红“企”指数,并将红“企”指数作为企业品牌驱动、技术创新、融资保障、创优评先、引才留才的重要参考指标,实现了以数字化赋能企业服务。

  “以前我们以生产灯箱广告布为主,现在灯箱广告布仅占到公司销售5%的生产量。”李宏杰说,明士达于2002年落户经编园区。面对市场同质化竞争,公司加快了新材料新产品研制,每一年都有新的产品出来,为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2021年,企业还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术业有专攻”。万方公司的汽车内饰面料几乎覆盖所有日系车,盛星公司则是“毛绒大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都有相关配套企业,多的有20多家。从原料、织造、深加工、成品等配置合理,马桥经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近年来,马桥经编产业利用科技赋能、数字赋能等手段,从传统的经编向纺织新材料和时尚产业转型。如今,马桥街道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3家,海宁市研发中心59家,嘉兴市级研发中心18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3个。

  “这卷高精密度纱线,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研发。”在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的材料学博士王心航和同事,正在熔融纺丝实验室里检测分析一卷纱线性能的稳定性。

  “以前不少产品的关键原材料,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没有这些原材料我们就无法生产。”海利得研究院副院长朱文祥介绍,为了破解这一问题,研究院锚定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和低碳环保三大方向,加快新品研发,“这一些产品的研发成功,让我们不再受制国外企业,我们自身就有了替代‘卡脖子’的原材料。”

  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车用差别化纤维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研究院是公司研发载体,主研车用差别化纤维领域,共有30位员工。研究院下设化纤、塑胶、帘子布三大分院,拥有8000平方米研发楼和试验工厂。凭借研究院的力量,海利得加快了新品研发步伐,产品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独有偶。在浙江成如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复合材料技术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测试产品性能。“我们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产品研制和检测。”公司副董事长宋丹桦说。

  成如旦聚焦玻璃纤维织物细致划分领域,研发多轴向织物、碳玻混编织物,应用于多媒体材料、风能叶片等领域,比普通编织物产品附加值提高10%以上。依托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成如旦公司2021年产值预计达5亿元。

  更多的技术之痛正在被“治愈”。长度仅51毫米,重量不足0.45克,一枚售价3元。“这是槽针,是经编机的核心基础件,用于编织。”新艺机电总经理怀华培说,一台经编机动辄需要数千枚槽针,但长期以来基本依赖外国进口,一枚售价要1欧元。如遇经编机换针高峰,不但要排队等货,价格也会上涨。

  小部件费大功夫。“槽针的制造难度在于超高精度,加工精度一定要达到微米级,针尖加工后的偏离度不超过正负0.015毫米。”2014年,新艺机电组建了一个专业开发团队,对高速经编机槽针的制造工艺展开攻关。

  当时摆在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加工槽针的模具、机器设备买不到,国内没有,国外不卖。没有模具和机器设备,他们就自己研发。历时两年,新艺机电自主研发了上百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槽针加工、生产、检测设备。2016年,第一批槽针顺利下线,并在一些经编机上试用。

  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针头脆、易断丝、寿命不长,首批产品的试用效果并不理想。“槽针制造时的热处理难度大,太软容易弯曲,太硬容易折断。”怀华培没有气馁,先后投入4000万元,与浙江大学等院校合作,还设立了子公司新艺精密专注槽针研发。同时,严格对标进口产品,将产品精度控制在10微米左右。

  2018年,新艺精密生产的槽针达到外国厂家的水平,价格却只有其一半。如今,新艺精密生产的槽针已安装在100多家海宁经编企业的机器上,在海宁市场占有率约30%,在福建市场占有率达20%,总装机规模已突破500台。

  借“脑”升级,突破技术壁垒。在海宁经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助力下,江南大学与万方纺织联合攻克“高速经编机多速送经控制管理系统开发”、浙江大学与经都富瑞斯纺织开展抗菌抗病毒的技术合作、浙江工业大学为产业在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级废污水处理等环保领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一大批产学研合作成果接连落地。目前海宁经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聚集24家创新服务资源,可供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学校与科研院所共计8家,年服务企业数100多家。

  一双灵巧的手在细微的针隙间游走,一会儿工夫,丝线就穿入了针钩。在浙江华昌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张国美神情专注地站在经编机前穿纱。2021年,她被评为了“浙江工匠”。

  这已是张国美在经编行业工作的第26个年头。1995年,年满16岁的张国美到一家纺织厂上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开始有效学习穿纱技术,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提高穿纱速度最重要的是多练。为了更好的提高速度和准确度,张国美勤于钻研,不断摸索,不仅掌握了各种技术方法,还融会贯通,自创出独特的姿势来避免对设备的依赖,大幅度的提升了穿纱的效率,为公司在穿纱环节大幅度减少了成本。

  像张国美一样,在海宁经编行业,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二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海宁市基于块状经济特点,打造了集“线上线下并行、行业协会带头、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参与、市场力量运作”、具有强大的自生能力的经编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能人,能企,激活产业一池春水。“20多年前,老一辈创业者无中生有,建立了经编园区,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如今,在全省深入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改革创新,逐步发展经编园区,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海宁市马桥街道党委主要负责人说,计划到2026年,街道(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主导产业平均增加值率达到20%以上,亩均增加值140万元以上。

  藏富于民,马桥街道具备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不可以忽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要打造高品质的城南新区,我们的社会事业、民生福祉、居住环境、社会治理等等任何一样都不能丢下,在建设‘西部钱庄、东部粮仓’的同时,更要优化我们的‘中部天堂’。”

  品质,是未来五年马桥街道的关键词。让城市更有品味,马桥街道将对标“国际品质潮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城区的标准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与主城区一体化、无差别对接,不断推动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有机贯通。

  让集镇更有风味,持续推进马桥、湖塘两个集镇有机更新力度,加快民国风情商业街建设;推进重点道路的升级,逐渐完备优化路网结构。

  让乡村更有韵味,马桥街道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村向集镇社区集聚,在桐溪社区之后又启动了马桥新丰安置区块的建设,未来也将超2000户的规模。巩固农村人居环境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强化星级共同富裕村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厚度,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谱写“一城四地”蝶变跃升华丽篇章。

  “东风渐渐起,大潮滚滚而来,潮乡兴起经编园,经编花开真多彩……”这是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经编之歌》。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里,马桥经编产业走出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一根根丝,在马桥人民手中,编织成了一条锦绣大道。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站在下一个风口的马桥经编,又会向世界展现一个怎样的经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