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3864483567

硅酸铝纤维组块

九个可持续创业团队在香港与HM共度一周  碳案

来源:欧宝官网    发布时间:2024-01-01 02:21:58

  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时装巨头H&M创始人家族资助的H&M基金会有一个经营了九年的创新生态——GCA(Global Change Award全球变革大奖),通过招募、筛选、激励等方式,让全球的可持续创新团队得以加速发展。

  「碳案」第十五期,36碳来到香港,与GCA2023年的九个获胜团队,还有他们背后的支持者“H&M基金会”,度过了信息量满载的几天。

  如果不是因为工作,我大概率也不会来荃湾——上世纪40年代,这里曾是香港的工业重镇,纺织业尤为发达,全香港九成的纱厂都设于荃湾。由于媲美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荃湾,更有”“Little Manchester” (小曼彻斯特)之称。

  当然,和如今繁华的尖沙咀、铜锣湾相比,荃湾显得有些落寞,但事实上,荃湾之于香港,如同798之于北京,这里的标志性建筑“南丰纱厂”(the Mills),由南丰集团原先的纺织工厂转型而成,如今已成为一座集零售空间、创业孵化、文化学习一体的新地标。

  如今的“南丰纱厂”(the Mills),已成为香港一处新地标;拍摄:苏建勋

  10月中,香港一个阴沉的雨天,南丰纱厂迎来一群热情的到访者:来自全球的GCA(Global Change Award全球变革大奖)九组年度获胜者(有一组年度获胜团队因行程原因无法参与本站创新加速器项目).

  GCA于2015年创办,由H&M基金会发起,后者由时尚零售集团H&M的创办者Stefan Persson家族私人出资运营。和商业化的H&M集团有些区别的是,H&M基金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他们的工作目标,是通过资助个人、社群与机构,加快针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进度。

  2023年的GCA获胜团队评选已于6月揭晓,获奖的10个团队将共享由H&M基金会提供的二百万欧元奖金,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奖金,这批创新团队还会参与为期一年的GCA创新加速器项目。

  GCA创新加速器项目中,来自全球的创业者正在进行头脑风暴;图片来源于H&M基金会

  GCA是面向全球招募创新企业方案,获胜团队也来自美国、英国、印度等多个国家,他们虽然规模不大,但GCA与H&M基金会的扶持形式,能让“全球化”早早根植在这些创业者的视野中。

  全球前沿技术是这些创业者需要补足的重要一课。GCA创新加速器项目的其中一站,就是来到香港南丰纱厂,观摩这里的“服装循环回收再造系统”(miniaturized Garment-To-Garment Recycling System,以下简称“G2G”)。

  G2G是H&M基金会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研发中心以及龙达纺织有限公司(Novetex Textiles Limited)三方合作的成果,这套设施被放置在南丰纱厂的零售店内,通过一台集装箱大小的机器,旧衣物经历清洗,切碎成纤维,纺成新的纱线、添加可持续来源的原材料……可以被分解并组合成为新的织物,然后被制作成新的时尚产品。

  这一过程仅要消耗5个小时左右,且过程中无需使用水和化学物质,因此对环境的影响要小得多。消费者能够直接进行在线预约后,将符合标准要求的他们不再需要的旧衣物带来,现场体验衣服循环再制造的过程,再选择喜欢的款式,改造成全新的服装带回家中。

  比如一件旧Polo衫,在这里会经过消毒、开松(把衣服拆回成布料)、清棉、梳理、并条、纺纱、并纱、针织,最终形成一件棉质背心。

  除了南丰纱厂,创业者们还参观了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HKRITA于2006年4月由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拨款成立,旨在提供一站式技术转移及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服务。

  HKRITA位于香港沙田,周围环绕着TCL、商汤、大疆等一众高新科技公司。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一览时下最新的纺织科技。比如与H&M基金会合作打造的最新一代旧衣纤维回收系统 “Green Machine”

  Green Machine将混纺织物中的涤纶和棉花纤维以水热方法处理。棉会分解为纤维素,令涤纶和棉分离,解决了纺织业长期以来循环再用混纺面料的挑战;回收的涤纶纤维可以再织造成新纱线;而回收的棉纤维素则可制作复合纱线、棉花种植用的高吸水性聚合物Absorboost,以及布料上的防水泼处理,令旧衣物得以循环再用于纺织生产。

  在特定温度、时间和化学剂量下,这整个过程仅需39分钟至两小时,将涤纶从混纺面料分开,回收率超过98%。不仅如此,GreenMachine也十分环保,把相同数量的涤纶从旧的涤棉混纺织物中分隔出来,可节省能源达七成。

  “一家瑞典公司在香港研究可持续发展,听上去离得很远,是吗?”HKRITA行政总裁、GCA评审团成员葛仪文(Edwin Keh)对36碳打趣道,“香港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协调中转站,我们会很清楚全球产业上下游在发生啥,所以在可持续方面会(和H&M)有共同的话题。”

  为期一周的观摩中,来自全球各地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们也能在交流中彼此碰撞,发现问题。

  Algreen是一家英国生物基材料公司,也是2023 GCA的十支获奖团队之一,他们以农业和食物废弃物为主要材料,生产粘合剂、泡沫和涂料的生物基替代品,比如可降解的天然纤维,能够适用于服装、汽车、美妆等领域。

  “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最大的挑战是怎么来实现规模化。”Algreen联合创始人& COO Roderick Thackray对36碳说,对于任何一种新材料,如何有效规划产能;怎么样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对初创企业来说都是挑战。

  KBCols Sciences是一家印度生物科技公司,他们能用农业废弃物培育活微生物,培育出无毒可降解的染料,相比合成色素,KBColsSciences的生物质染料可以在洗涤步骤中节省60%的水,批量染色时间缩短一半,温度不高于合成染色——涤纶的染色温度从130℃降到80℃,棉只需要60℃,能耗因此大大降低。

  KBCols Sciences联合创始人Arjun Bajwa博士告诉36碳,节约能耗是他们获得客户青睐很重要的原因。目前已有来自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美国和欧洲的12家纺织制造商与KBCols Sciences签下订单,以购买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活微生物染剂和技术服务。

  为期七天的香港站GCA创新加速营行程中,包括H&M基金会战略负责人Christiane Dolva在内的组织者们全程陪同,协调种种观摩事宜,但除此以外,你几乎很少感受到H&M基金会的“存在”。

  这与H&M基金会的定位属性有关。作为非营利组织,H&M基金会是独立于H&M集团的法人实体,有自己的董事会和团队,且无论是H&M集团还是H&M基金会,都不会持有这些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科研成果的股权和知识产权,获奖者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对象。

  “我们试图为获胜者们打开更多的‘门’。”“如果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们想和H&M或者其他大企业合作,过程中需要对接哪些角色?做什么样的测试?合作中必须要格外注意什么?我们很乐意和获胜企业分享这些见解。”H&M基金会战略负责人Christiane Dolva对36碳说到。

  前文提到的英国生物基材料公司Algreen,其技术正在H&M集团进行试点,将生物基聚氨酯亮片用在服饰生产中;印度生物科技公司KBCols Sciences则在GCA安排的东莞产业链之行中,与H&M的中国生产商探讨了合作的可能。

  从2015年推出至今,GCA已诞生了超过46支获奖团队。每一年筹备期间,GCA都会收到数千份申请,先由H&M基金会团队初筛到约200份,之后再引进专家和合作伙伴,共同筛选至20支团队,再最终评选出5支获奖团队(2023年扩容至10支)。

  对于H&M来说,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命题。H&M集团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100%使用再生或其他可持续来源的材料,在2022年,这一比例为84%。

  基于这样的背景,如何在产业中追踪最前沿的技术变化,也是GCA能产生的重要价值,不论是HKRITA,还是每年涌现出的诸如Algreen、KBCols Sciences这类创新公司,都能为H&M捕捉服装、纺织业创新动向提供全新的认知。

  “我们希望与行业共享解决方案,以推动其朝着一个可能的方向发展。”H&M基金会战略负责人Christiane Dolva表示。

  一种用自然来治愈自然的生物基材料替代解决方案,采用再生技术来制造粘合剂、泡沫和涂层,以减少塑料污染。

  一种能将海藻转化为可再生纤维,并兼具可追溯、可再生特性,有助于改善地球环境的新型材料。

  一种可以检测服装的面料/材料成分,并以激光精度将其分拣到相应材料范围内的创新手段。

  一种能够最终靠氧化过程,将聚酯型纺织品以完全循环的方式解构和重构的解决方案。